塞北風情·農業大縣敖漢旗
2020年5月12日,好集云農受邀來到內蒙赤峰。與客戶會面的地方是赤峰的敖漢旗,我們是第一次到這里,但敖漢旗的大名,已不是第一次聽了。敖漢最初為蒙古部落名稱,蒙語譯為“老大”,而其成就也名副其實,敖漢既是聞名的文物大縣,又是聞名的農業大縣,所產山地雜糧暢銷國內外,敖漢小米已有8000年種植歷史。
據世界專業機構認證,敖漢地區為中國古代旱作農業的起源地,亦為歐亞大陸旱作農業發源地。
跨越歷史的車輪,新時代國家鄉村振興政策的催動下,敖漢農業煥發了新的生機,越來越多的敖漢人開始關注農產業發展前景,學習創新農業模式,這也是我們受邀來此的原因。
熱血八零·同一個三農夢想
邀我們來敖漢的東道主是一支年輕的團隊,團隊五人分別是上世紀81、85、86、87、88年出生的人。在我近十年的從業經歷中,做這一行團隊發展的不多,年輕團隊更是鳳毛麟角。在此之前,與我們接觸并深入合作的80后團隊只有一支——贛州興國興農合作社。興農合作社前不久剛剛接受電視臺采訪,在當地聲威日盛的他們與我們結緣已五年,從扎實起步到快速崛起,從三個分社成立到百香果、富硒水稻基地各大特色產業興旺,再到現在的平穩上升期,合作社仍保有著3500余萬股金量,3000余戶社員數量還在持續增長。
回到敖漢團隊上,五個人原本都從事不同的行業,而各自從不同的領域感受到國家政策市場形勢對三農的傾斜。敖漢有深厚的農業基礎,他們有熾熱的農業夢想,就像當初將軍縣的興農合作社團隊一樣,所欠缺的,也許只是一個方向。
好集方向·指引夢想成現實
同最初的興農合作社團隊一樣,敖漢團隊也經歷著懵懂迷茫期。一腔熱血使他們敢于放手拼搏,成立合作社,投200萬置辦農機,還打算再花幾百萬整合土地。但是熱血能讓人大干特干,可不會教你怎么干,成立合作社該怎樣管理怎樣經營?農機土地該如何利用,是否還能發揮傳統用途之外的價值?在敖漢這片遼闊的土地上,該怎樣去發掘最大的潛力,我們又能夠走多遠呢?
把握好方向,抓住好機遇,成功的道路才會不斷延伸。不管是做合作社還是做農資做農產業,都需要一個方向。方向兩個字,對好集而言涵蓋的是創新的發展理念,落地的經營模式,穩步的成長進程,全產業鏈生態圈的架構融合,生產信用供銷三位一體的定位鞏固,事業成就與振興家鄉的雙贏……
就像一輛列車亦或一架飛機,它的“方向”成就需要無數精密的零件器械整合為一體,看似錯綜復雜,但對于從業者而言,你只需要按照引導,規范“駕駛”,就能駛向遠方!